一项建设工程中,建筑材料及设备一般要占建安投资总额的70%以上,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管理重视不够,一旦材料管理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项目投资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大量建设资金流失,因此探讨工程项目建设期材料管理审计十分必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一)材料采购管理不规范
一是材料采购数量不确定。很多建设项目由于工期紧,导致项目前期准备时间被压缩,项目部往往按照初步设计工料表中提供的数量作为材料实际采购量,但初步设计工料表中的材料量准确度低、变动多、富余量大,容易造成材料剩余和施工现场材料代用现象。二是材料采购计划不合理。有些项目部没有制订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甚至根本就没有材料采购计划,材料采购随意性大,从项目经理、技术主管到采购人员等都在忙于采购,出现重复采购现象,形成极大的浪费和工程成本严重失真。三是材料采购程序不透明。有些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在材料采购上具有决定权,很容易利用权力不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供货单位,而自行确定采购单位,甚至出现吃回扣、采购质次价高材料等问题。四是材料采购验收不及时。有的工程项目为了赶进度,很多施工材料采购回来后不经过验收,就直接进入工地仓库或是施工现场,管库员走过场似的在验收单上签个字,甚至有的材料用完了才补办验收和入库手续,从而给了采购人员造成可乘之机,可能存在材料实际入库数量小于验收单数量,从而套取项目资金。
(二)甲供材料管理不严谨。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很多建设单位采用材料甲供的方式进行施工,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及跟踪反馈机制,甲供材料现场管理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甲供材料使用单位和结算单位不同,财务人员无法确定施工实际用量与进入结算的甲供材料采购量是否保持一致,甲供材的超发超领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建设单位将甲供材料直接列入成本,造成税款流失,甲供材料是工程直接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计价程序,直接费是税费计取的重要基数,直接费用减少相应的税金也减少;三是由于使用材料越多,结算的材料安装费用也越高,导致施工单位不愿意提高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使得工程材料用量大于定额核定的用量;四是在工程结算时,往往采用甲供材料总值直接进入工程总投资的方式,覆盖了甲供材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漏洞,不能真实反映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投资情况。
二、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对材料采购过程审计
一是对材料采购数量的审计。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75%左右,因此,在设计阶段进行材料采购数量控制更为有效,重点审查设计图纸是否通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工料表数据是否准确性,是否进行价值工程分析。二是对材料采购计划的审计。制订材料采购计划的目的是减少材料采购的盲目性、保证工程用料、避免因材料储备过多而影响项目部流动资金的周转。重点审查项目预算人员是否根据现场工程师的要求,提出整个工程分部分项备料计划及月份用料计划,包括材料名称、型号、数量、质量等级等,材料人员是否根据上述内容编制月份材料采购计划。三是对材料采购过程的审计。重点审计项目部的物资管理部门对大批、大额材料的采购是否实行了招标采购制度、是否坚持择优采购的原则对大批、大额材料采购是否签定了采购合同,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密,防产生经济纠纷,是否存在虚报数量和以劣充优的现象。四是对材料验收过程的审计。重点审计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材料验收责任制,管库员是否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严把材料质量和数量关。
(二)加强甲供材料管理的审计
加强对施工现场甲供材料管理的审计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手段。审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观察施工过程中甲供材料流转过程及利用程度。一要加强对甲供材料实际用量的审核。审核施工中有无因质量问题返工、补修而再次消耗材料的现象,重点审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单位甲供材料领用单及领用数量汇总表,确定施工单位的材料实际用量,对照材料设计表,从而来判断施工单位是否超领甲供材料。二要审核建设单位是否将甲供材料是否直接计入成本,逃避应承担的税金,同时审核施工单位的计价程序,是否将甲供材料作为工程直接费来计算总造价,是否按照上述总造价足额开具建筑业发票,有无税款流失。三要审核施工单位是否制定了甲供材料消耗定额,施工合同中有无明确甲供材料消耗量的结算方法,是否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是否督促施工单位改进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做到节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四要加强结算过程中甲供材料款的审计。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根据监理签字认可的结算统计甲供材工程量,是否按定额规定的损耗系数计算甲供材消耗量,实际用量大于领用量时,多余部分是否抵扣工程款,反之,是否按少的部分核减施工单位的结算工程量。
供稿:省审计厅投资一处:陈真 静宁县审计局:李寰